【资料图】
蚂蚁星云(正式名称Menzel 3,简称Mz3)是一个位于矩尺座的行星状星云,于1997年7月20日被华盛顿大学天文学家布鲁斯·贝里克(Bruce Balick)和莱登大学天文学家文森特·艾克(Vincent Icke)在研究哈伯太空望远镜的影像时发现的。在1998年6月30日喷射推进实验室的Raghvendra Sahai和John Trauger再使用哈勃望远镜拍摄这个行星状星云的特写。
Mz3被称为蚂蚁星云是因为它的影象就十分像一只普通蚂蚁的头部和胸部。
Mz 3 以大约 50 公里/秒的速度径向膨胀,其极轴与天空平面成大约 30° 角(Lopez & Meaburn 1983;Meaburn & Walsh 1985)。 有时将它与研究更广泛的蝴蝶星云 (M 2-9) 进行比较,两者很可能具有相似的演化历史。 它们都有点状明亮的核,都是窄腰双极星云,并且具有惊人相似的空间相关光谱。 由于它们的相似性,它们的差异值得注意。 它们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它们的近红外辐射。 Mz 3 没有分子氢发射的痕迹,而 M 2-9 在近红外区有突出的 H2 发射线。 考虑到此类排放与 PN 的双极结构之间的强相关性,Mz 3 缺乏 H2 排放是不寻常的。 此外,与 M2-9 相比,Mz 3 的极叶更加斑驳和圆润。 最后,Mz 3 并没有像在 M 2-9 中发现的那样证明其极叶的时间变异性(Doyle 等人,2000 年)。 (史密斯 2003)
赫歇尔太空天文台检测到星云发出的激光——特别是氢复合线激光发射。 这证实了星云中心存在一颗白矮星和一个双星伴星。
在 Mz 3 的形态特征中,最不寻常和奇怪的特征之一是脉轮(2004 年首次被发现),这是一个微弱、大、边缘变亮的椭圆,其中心似乎位于 PN 的核上。 虽然椭圆平面靠近其他特征的共享反射对称平面,但它肯定是偏移的。 这种结构的运动学是所研究的 PN 中唯一已知的运动学。 与所有其他 Mz 3 结构不同,随着距核的径向偏移增加,速度没有增加。 因此,这一定不是简单的赤道流,尽管它的运动似乎是严格径向的(也就是说,没有旋转的迹象表明该特征是动态稳定的)。 椭圆的所有运动学特性都是对称的,并且相对于原子核非常有序,与所有其他 Mz 3 特征一致。 因此,椭圆在历史上一定与中心恒星的演化有关。 (Santander-García 等人,2004 年)
蚂蚁星云距离地球8000光年,星等为13.8等
Mz 3 于 1922 年由 Donald Howard Menzel 发现。 门泽尔 1922
1997 年 7 月 20 日,天文学家 Bruce Balick [de](华盛顿大学)和 Vincent Icke [nl](莱顿大学)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的观测对其进行了研究。 1998 年 6 月 30 日,喷气推进实验室的 Raghvendra Sahai 和 John Trauger 使用该望远镜拍摄 PN。
想了解更多相关科普内容,请访问https://www.go2happy.com/
X 关闭
X 关闭